“意外”伤害可控 多方措施构建预防体系
发布时间:2025-08-23 13:44:38  来源:人民网  作者:admin  点击:1860次

人民网北京8月22日电 (记者王子锋)今年8月25日是第九个残疾预防日,主题是“预防伤害致残,共创健康生活”。在21日中国残联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慢病中心伤害防控室主任段蕾蕾就公众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意外”伤害能否预防这个问题,做出专业解答。

伤害是威胁公众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是我国儿童青少年主要死亡原因,也是导致残疾的重要原因。段蕾蕾介绍,过去,人们多认为伤害是不可预防、无法避免的“意外”事件。但如今,随着伤害预防控制科学研究的深入开展,积累的大量科学证据表明,通过采取科学的策略措施,可以减少伤害的发生,降低伤害的严重程度。“因此,伤害是可以预防的。”她给出了肯定回答。

那么,怎样才能预防伤害?段蕾蕾表示,影响伤害发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因此预防控制伤害也需要采取多方面措施。

首先,需要创建一个安全的环境。比如建造机非分离道路、优化公共区域照明系统预防道路交通伤害;安装护栏、护网等预防坠落、溺水等伤害;安装烟雾警报器等预防火灾造成的伤害;加强居家和公共场所的适老化改造预防老年跌倒等。并且要定期排查环境中的安全隐患,及时对发现的环境安全隐患进行整改。

此外,还可以设计制造更安全的产品及提供安全保护的产品,提升产品质量和安全性,提高安全保护产品的可及性。比如加强产品质量监管,确保产品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推动儿童安全座椅、头盔、运动防护器具等安全保护产品的研发与创新等。

在法律监管上要强化执法,加强对已建立的法律法规或政策的执法和实施。比如严格执行酒驾和超速的法律法规;促进儿童安全座椅、头盔等使用的立法和执法等。

在科普宣传方面,相关部门和媒体可以通过普及伤害预防知识,提升伤害预防技能。比如重点普及识别伤害风险、预防伤害发生和科学处置损伤相关的知识和技能;针对儿童、老人、职业人群等重点人群,开展伤害预防科普宣传和技能培训活动;强化儿童看护人责任意识,提升以“近距离、不间断、不分心”为核心的有效看护能力等。

最后,段蕾蕾表示,预防控制伤害还需要相关部门和专业机构积极开展科学评估,通过科学准确的方法对预防伤害的干预措施、项目和策略的有效性和可行性进行评估,为研究者和政策制定者提供方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