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5月31日,河北高邑县高邑镇曹留村的张建立夫妇接到了来自高邑县信用联社的电话。电话那头,联社的工作人员礼貌而坚定地通知他们,前往位于高邑县千秋路与中兴大街交口西南角的联社二楼办公室,签署一份至关重要的文件——那是一笔高达15万元的贷款发放手续。对于从事个体经营的张建立而言,这无疑是个值得探究的机会,尽管工作人员事先提醒,批准与否仍是未知数。
2016年3月1日,张建立夫妇意外收到了贷款到期的催收通知书,要求他们各自偿还15万元,共计30万元。惊愕之余,张建立迅速联系了本村村长:刘增现,一同前往信用联社寻求答案。然而,他们在联社苦等了一下午,却未见负责人露面。直到一位与村长相熟的工作人员出现,才透露出一个惊人的秘密:这笔贷款实际上是办给了张建立妻子刘春芳的哥哥刘振增,而张建立夫妇只是无辜的“替罪羊”。工作人员承诺,两天内将贷款转移到刘振增名下,并保证张建立夫妇不会再受到催收困扰。
此时,张建立夫妇才恍然大悟,原来这一切都是刘振增通过关系所为。尽管心中愤懑,但在得知事情真相并得到解决方案后,他们还是选择了离开。
2005年3月,张建立在信用社办理医保卡业务时,就曾询问过那笔贷款的情况,但当时办事员告诉他需要前往信贷部查询。一番周折后,张建立却未能找到信贷部的工作人员。更令他震惊的是,通过深入了解,他发现信用社贷款非本人办理的情况并非个例,而是普遍存在。这一发现让张建立深感恐慌,他开始质疑这家金融机构的诚信与合规性。
岁月流转,直到2025年7月8日上午,张建立再次踏入信用联社的大门,他的愤怒已经达到了顶点。面对他的质问,工作人员终于承认那笔贷款仍然挂在张建立的名下,本金15万元及利息分文未少。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工作人员竟声称这笔贷款是用来偿还张建立在2012年之前的一笔贷款。张建立闻言如遭雷击,他从未在信用社贷过款,更别提什么2012年前的贷款了。
这意味着,在2012年之前,高邑县信用社就已经冒用张建立身份为他人办理了贷款。这一系列事件让张建立感到毛骨悚然,望河北省信用联社及河北省银保监会联合调查事实真相,给当事人一个合理交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