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科研工作者潜心研究
发布时间:2025-08-15 12:08:16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653次

媒体报道,不少一线科研人员认为当前科研管理中存在“过度关注细枝末节”“进展报告频繁催更”“项目验收搞车轮战”等现象。具体表现为,结题材料没有使用不锈钢订书钉,被通知不合格,科研人员只好重新装订;一所国内顶尖大学农业专业教授正在推进的育种课题,只间隔5天就两度需要上交进展报告,甚至12月底结项的项目,10月就被要求提交考核报告;一些科研项目要经历业内专家评估、第三方公司审核、预答辩、正式答辩等多轮验收,并且要求准备的各种材料层出不穷……

仅仅因为没有使用不锈钢订书钉就退回材料,显然违背常理。科研工作的核心是在各个领域取得新成果、实现新突破,注定不可能一蹴而就,许多工作往往需要科研工作者呕心沥血、废寝忘食数年甚至数十年才有可能达成。倘若因为一些细枝末节、无关紧要的问题,浪费科研人员的工作时间,抑或干扰他们工作正常节奏,很有可能影响他们的科研创新积极性。

近些年来,让科研工作者“坐稳板凳”“潜心学术”已成为广泛共识,并在政策的保障下得以逐步落实。但我国科研单位基数大,个别单位仍固守注重短期指标的传统评价体系,习惯于过往“到点就要出活”的管理模式。另外,还有个别科研单位仅满足于“让科研材料合规”,目的是规避科研管理的工作风险,这样的管理思维下不免会出现不科学的管理要求。

科技创新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键,实现高质量发展要靠科技创新培育新动能。摒弃科研管理中的形式主义,让科研工作者有更多精力和时间专注于本领域科学研究,才能促成更多前沿科技成果涌现。

让科技工作者潜心学术,需要我们认识并尊重科学研究的发展规律,让鼓励潜心研究的政策真正落到实处,真正滋养相关群体的成长。相对应的,科研管理部门应转变思维,以服务的态度主动帮科研人员分忧解难。譬如,可以精准评估相关材料递送的必要性,简化成果材料提交数量,提升材料提交的无纸化水平,同时以清单形式明确和指导科研人员完成这些基础性工作,为他们节约宝贵时间和精力。

让科研人员潜心研究,我们能够做的还有很多。多方合力,共同营造健康良好的科研环境,助力孵化出更多创新成果,并让这些创新成果转换为实实在在的生产力,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