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落实教育局提出的“万名教师进万家“家访活动,变“请进来为“走出去”,变“被动家访”为“主动家访”,变“谈话方式家访”为“请家长参与教育活动”,6月14日下午6时,武穴市梅川镇小学召开教师下基层、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动员会。
会上,刘少华校长作了题为《身入心至 行知合一 办好人民满意的梅川镇小》动员报告。他说,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我们肩负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重任。教育的成功,离不开学生的参与,离不开家长的配合,离不开社会的监督,对于工作在教育教学一线的教师来说,“群众”就是学生,就是学生的家长,因此教师的工作就应该是“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会议强调,按照武穴市教育局党组的统一部署,党员干部应下尽下,深入开展“三进三联”“三摸一访”工作。全体教师下基层,把下基层作为改进作风的切入点,切实在基层倾听家长的呼声回到学校;深入群众察民情,把察民情作为下基层的着力点,深入家庭走访调研,广泛听取意见;千方百计解民忧,把解民忧作为下基层的关键点,及时化解家长关注的“入学难、校园安全”等迫切问题;用情用力暖民心,把暖民心作为下基层的落脚点,落实问题“心贴心”,促作风转变,促师风提升,促学风浓厚。
活动中紧紧围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四个层次,老师们要带着感情做群众工作,既要“身入”又要“心至”,切实把工作做到家长的心坎上。
精准摸,选好入户对象。按上级统一安排,全体教师要开展“大走访 大谈心”活动全覆盖,要做好家访记载。家访采取校内谈心与上门走访相结合。
持续走,假前完成走访。每班一二十个家访任务,语数老师分好工,英语教师或综合学科教师跟好岗,安排好路线,时间宽松时,一次可以就近走访两三个家庭。每次家访要访前“备好课”,访中合好影(师、生、家长、家庭),访后填完表。期末考试前完成走访任务,以班为单位交清家访材料。
讲政策,秋季招生有变化。为解决好“大班额”,按照上级要求,秋季学校招生有些调整:一、梅浦校区,办四年级,就近招收三年级、一年级部分学生;上王校区,办一年级8个班;本部,办二、五、六年级,就近招收三年级部分学生。梅浦校区的办学定位:完整小学,每年级3、4个教学班,梅浦读一年级的,一直在梅浦校区读完小学。上王校区读一年级的,在本部读完小学。现在的二年级学生,要按照“就近入学”原则,三年级时两边分流。新的招生政策,请全体老师做好宣传,打消家长的顾忌,学校会均衡好每个校区的师资,统一管理。
传声音,“防溺六不”最重要。走访家庭,每户再发放一份宣传单,监督家长贴在显眼位置。
察民情,了解真正困难户。通过看、问等形式,了解家庭的困难程度,返校要做好记载。是真正的精准扶贫户,还是已经脱贫?对那些真正困难的家庭,要向学校或资助办公室汇报,有政策会优先照顾。
剖习惯,家校共商改陋习。对那些“不喜欢上学”、“不喜欢做作业”、“调皮撒谎”、“打架骂人”“性格偏激”的学生,班主任必须亲自上门,了解家庭,了解家长,了解孩子在家里的情况,了解孩子的成长环境,和家长交流。
真减负,减少书面作业量。期末复习时说这些话,可能不合时宜,但我还是要说:双减的今天,抓质量,重在课前准备,重在课堂高效,重在当堂落实。作业太多,家访时家长会给你提意见的。
本次动员会的召开,广大教师做到了带着感情“敲家门”,换位思考“叩心门”,深入联系学生、家长,倾听学生和家长的心声,真正做到入户入心,全面了解民情民意,以优良作风赢得家长们的支持。(刘少华 胡成义 李俊 龚太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