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路”为媒,为乡村振兴“牵线搭桥”
发布时间:2023-09-19 12:31:0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admin  点击:5883次

  火车一响,黄金万两。每当轰鸣的汽笛声在铁路线上呼啸而过时,一股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便会使人们充满遐想和期望。汽笛声声是经济社会发展的最强伴奏,是推进乡村振兴的坚实脚步,更是铁路企业的责任和担当。

  近年来,在助力乡村振兴的道路上,高铁与“慢火车”相得益彰、子弹头与绿皮车相辅相成,像一条条纽带,将城市与乡村连接到一起,让“送进去”与“请出来”不再梗阻,为推进乡村振兴插上腾飞的翅膀。

  密织的铁路网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最美“请柬”。从“四纵四横”到“八纵八横”,随着高铁建设的不断推进,高铁连点成线、织线成网,大道通途。“慢火车”延伸了流动中国的触角,疏通了运输线路的“死角”,快与慢的“最佳搭档”,为乡村振兴铺平了道路,成为旅游、商贸、通勤等连通城乡的最美“请柬”。农家鸭蛋坐高铁进驻城市大型商超,琳琅山货在慢火车售货车厢“火爆”交易,乡村旅游成网红打卡地,火车“公交”通勤也渐渐成为出行的时尚和主流。城乡连通,快慢“联手”,为乡村振兴描绘了一幅幅幸福画卷。

  合理的运力支持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最强保障。每当春暑运、节假日及旅游流、开学流、务工流叠加的高峰期,铁路部门都会积极进行市场需求调研,精准布局,合理安排运力运能。“一日一图”“一地一策”等举措,为城乡间的连接畅通提供了有力保障。辽西北地区每小时去沈阳、北京方向的高铁有2至3趟,公交化开行,成为旅客选择铁路轻松实现空间跨越的最大底气。

  不断提升的服务体验是推进乡村振兴的最亮“名片”。近年来,铁路服务品质不断提升,旅客出行体验越来越美好。车票从最早的卡片式常备客票到现在的电子客票,车体从最早的极简硬座到现在的空调、WIFI、智能等不断升级,办理方式从以前的窗口到现在的“12306”“95306”客货服务平台……诸如一证通行、铁路畅行码、铁路设置的特色产品展柜、开行各种专列等服务使老百姓的体验感越来越便捷、越来越美好。

  百业兴,看交通。近年来,全国各地偏远地区纷纷借助铁路优势,搭上了经济发展的“快车”。以“路”为媒,让城市与乡村连通,助经济、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互动,为乡村振兴“牵线搭桥”,为区域经济发展注入勃勃生机!(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