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网北京6月21日讯(记者 佟明彪)6月20日,京广高铁北京至武汉间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一周年。一年来,针对运行情况及客流特点,北京客运段京广高铁车队不断探索改进服务举措,让列车服务“软实力”紧跟高铁设备“硬实力”的发展。
据悉,为了提升旅客的乘车体验,车内配备了含有指甲包、盒尺及一次性雨衣等物品的爱心服务箱,为运行中需要哺乳妈妈提供哺乳挡帘服务,为了避免旅客拿错行李,列车上还提供防丢神器,通过蓝牙连接,轻松定位。
针对老弱病残孕等重点旅客,铁路站车之间实现无缝对接,形成列车服务从“大众化粗放化”向“精细化个性化”延伸。
此外还有静音车厢服务,进入静音车厢后需要将手机调至静音或者震动状态。列车途中实行“无干扰、多元化”服务,减少途中打扰旅客次数,在旅客中途到站前进行“一对一”叫醒服务,为有需要的旅客提供一次性耳机和一次性耳塞。
旅客还可以通过扫描座椅扶手上的铁路畅行二维码,预约补票升席、订餐、车站换乘、重点旅客服务等13项出行服务。
据介绍,京广高铁京武段连接南北,承东启西,干线地位十分重要,常态化按时速350公里高标运营后,辐射带动作用显著,对于发挥高铁成网运营效能、提升高铁运输品质、更好地服务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出行,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