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柞水县因西周宣王时期的贤相张仲“孝义为本”的故事,而有了“孝义故里”的美称。千百年来,“孝亲敬老、和睦守礼”的“孝义文化”如晨露润物,融入当地百姓血脉,沁透肌理,成为基层治理的精神根基。
近年来,柞水县人民法院深挖中华文化精髓,将传统“孝义”文化与现代司法理念深度融合,打造“孝义法苑”品牌,用好“孝、义、情、法”“四字诀”,助力探索“德法共治、情法交融”的基层治理新路径。近三年来,该院办理的家事案件实现了“零民转刑”“零恶性事件”,推动37个村修订村规民约。
以“孝”为魂,筑牢孝义文化根基
“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在家尽孝、为国尽忠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家庭是社会的基本细胞,家庭和睦则社会安定,家庭幸福则社会祥和。”柞水法院副院长王晓阳说。
柞水法院将“百善孝为先”的理念融入家事审判,打破传统“坐堂问案”模式,创新构建“孝义导向型”家事审判机制。当事人步入家事审判区,首先被安排参观陈列厅,观看当地孝亲故事版画、《二十四孝》经典场景插画,在“润物细无声”中感受“孝义”传统美德。办理案件时,法官不仅注意法律事实的认定,更注重情感的修复和伦理的重建,和调解员一同通过拉家常、讲情理、普法律,弥合当事人之间的亲情裂痕。
“张娃子,自己都不知道羞,让法官跑好几趟,你还不赶紧把你爹接回去!明天就去!真替张家丢人哩!”在族叔的“呵斥”下,小张低下了头。
在一起涉及古稀老人的赡养纠纷案件中,法官没有急于开庭审理案件,而是翻山越岭,邀请当事人村里熟知老人家庭的“五老”(老党员、老干部、老教师、老模范、老长辈)共同参与调解。调解会上,长者讲述村中“孝媳侍奉瘫痪婆婆十余载”的当代佳话,以及本地“五世同堂”的孝义典故;法官则引用民法典释明子女的赡养义务。情法交融之下,子女们羞愧难当,当场达成轮流照料老人的协议。
在一起抚养权纠纷案中,12岁少年因父母激烈冲突导致厌学、自闭,承办法官敏锐察觉到孩子内心的恐惧,邀请心理咨询师给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只顾争夺抚养权的父母看到呈现孩子内心“破碎的家园”意象的沙盘后,被深深触动时,承办法官把握时机,将他们领进“亲子修复工作坊”,手把手辅导他们学习非暴力沟通技巧,并安排定期心理回访。这种“心理干预﹢家庭教育指导”的模式,有效阻断了家庭矛盾代际传递的风险,为孝义文化在下一代心中生根发芽筑牢了根基。
柞水法院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法治化育人链条,有效预防和减少了未成年人违法犯罪,下梁人民法庭被评为陕西省“维护青少年权益岗”。
以“义”为纲,构建多元解纷网络
“法不能向不法让步,这是义;法律保护弱者,同样是义。我们应该将‘义’具体化,做实多元联动、风险防控、服务延伸,构建起覆盖全域、高效协同的解纷网络。”下梁法庭庭长汪波表示。
因家庭矛盾,丈夫张某对王女士多次实施暴力,在王女士带着幼子躲至亲戚家后,居然还上门威胁。2025年7月16日,王女士鼓足勇气向柞水法院申请人身保护令。
受案后,承办法官当即启动快速审查程序,深夜联系社区核实情况,调取王女士遭受家暴的报警记录。7月17日清晨,柞水法院依法作出人身保护令裁定。9时,承办法官上门送达人身保护令时,正遇到张某持械在王女士亲戚家门口滋事,法官立即予以制止,当场宣读人身保护令,明确告知张某若再施暴将面临拘留、罚款,情节严重甚至要追究刑事责任。最终,张某在强大的法律震慑和承办法官的耐心释法明理下,当场表示悔过。
义者,宜也。“义”内含公正合宜、扶危济困、邻里互助之意。在家事审判实践中,柞水法院首创“孝义风险预警与紧急干预”机制,对当事人存在家暴、扬言报复等高风险的案件,建立“红橙黄”三色预警,启动“三访三劝一联动”应急响应机制:一访长辈,了解家庭积怨根源,以“孝”劝其顾念血脉亲情、子女前程;二访邻里,掌握当事人性格品行,以“义”劝其珍惜乡邻评价、维护家族声誉;三访亲友,寻求情感支持点,以“理”劝其平复情绪、依法维权。同时,联动派出所、司法所、村委会,实行24小时动态管控。
以“情”为基,修复家庭关系裂痕
家国两相依。家庭的前途命运同国家和民族的前途命运紧密相连。千家万户都好,国家才能好,民族才能好。
“我们办理的不仅仅是案件,而是当事人的人生。司法要有温度,一纸判决不是终点,修复亲情才是初心。”这是柞水法院法官共同的心愿。
在一起拖欠子女抚养费案的执行过程中,承办法官发现被执行人胡某并非恶意拖欠子女抚养费,而是因意外受伤导致生活暂时陷入困境。法院立即中止执行,启动联动机制,协调民政部门为其办理临时救助。
同时,为消除因误会造成的家庭隔阂,承办法官特意组织一家三口召开了一场“孝义家庭会”。承办法官让三人介绍各自生活现状,引导妻子和儿子理解胡某的困境,让胡某也牢记作为父亲应承担的抚养子女的责任。胡某当场承诺,待收入稳定后立即履行义务。最终,不仅抚养费问题得到解决,一度冰封的父子亲情也得以回暖。
“我们会排查全县家事纠纷频发区域,重点对该地区进行普法宣传。”柞水法院政治部主任徐海珊说。根据排查结果,柞水法院专门绘制了“家事纠纷热力图”,精准推进源头治理。柞水法院还聚焦群众关切的赡养、婚姻财产、未成年人保护等问题,精心编撰《家事法律知识手册》等材料,以“案例﹢问答”形式将法条转化为“家常话”。同时,针对农村存在的高额彩礼、婚俗陋习等问题,联合村委会制定《孝义村规民约》,将大量的家事纠纷化解在萌芽状态。
法安天下,德润人心。柞水法院的“孝义”实践,是习近平法治思想在基层法院的璀璨绽放,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生动实践。“下一步,柞水法院将持续深化‘孝义法苑’品牌,不断拓展‘德法共治’路径,努力打造山区家事审判改革标杆,让法槌落下时饱含温情,让判决书中闪耀伦理之光,让‘孝义’之辉永远照亮人民群众追求和谐幸福的法治之路!”商洛市中级人民法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郝亮说。(记者 刘辉 通讯员 张健 侯向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