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又到了选购羽绒服的季节,那么,羽绒服怎么选?10月11日,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与我国纺织品权威检测认证机构——天纺标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在京共同发布的《国货潮品(羽绒服)国内外标准比较研究报告》显示,我国羽绒服标准已与国外标准全面比肩,多项指标甚至要求更严。
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秘书长马吉军在发言中表示,今年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联合发布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要强化消费品牌引领、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开拓国货“潮品”国内外增量市场等。而在羽绒服、智能马桶等细分消费领域,部分消费者一直存在着“国外品牌优于国产品牌”的固有认知。这种认知,需要客观、权威的数据来检验和澄清。
天纺标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郭盛称,研究报告系统对比了我国与欧洲、美国、日本、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和地区的羽绒服标准体系。比较研究发现,我国羽绒产品根据不同产品特性有不同的产品标准要求,分类更为详细,而国外少有产品标准,多为羽绒标签标准,只要相关指标不低于标签的标称值即可,且标称值不高。在体现羽绒“含金量”的绒子含量指标以及绒丝+羽丝含量、耗氧量、清洁度、残脂率等重要指标上,我国标准均优于美国、加拿大、欧洲、澳大利亚的标准指标要求。蓬松度、防钻绒等指标涉及羽绒服的保暖性、舒适性和实用性等,在这些指标上,我国标准也更能把控羽绒产品的质量和性能。因此,一件合格的国产羽绒服,在保暖性、舒适性等关键指标上完全不输于国际高端品牌,国内外品牌的价格差异更多体现在品牌溢价上而非质量差距上。
天纺标检测认证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专家路妍在解读研究报告时表示,通过2022年4月~2025年9月对3.2万件羽绒服的检测发现,我国羽绒服合格率很高,这说明,我国羽绒产品从整体上来说在内在品质上完全有底气与国际一线品牌同台竞技。他同时建议消费者在购买羽绒服时要选择正规渠道,关注产品的执行标准,同时重点参考绒子含量和充绒量等指标,通常情况下,绒子含量达到80%-90%就可以满足人们的保暖需求。充绒量方面,70-90克可以满足我国南方地区的保暖需求,在北方一般要达到100克以上。
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标准与测评中心主任杜洪忠表示,国货“潮品”国内外标准的比较研究、国内外竞品的测评比对,可以让广大消费者清楚地知道,我们的一些国货“潮品”与国外一线品牌相比,在标准、质量等方面究竟处于什么水平;如果还有差距,我们则需奋起直追;如果已可比肩甚至超越国际水平,则希望籍此为国货正名,为品质发声,彰显国货“潮品”在核心技术、质量标准上的卓越表现,强化国货品牌自信,并通过品质塑造品牌价值,让更多“中国制造”成为全球消费者的品质之选、信任之选。
马吉军称,标准是质量的“硬依据”,标准的价值在于应用,在于引领。报告的发布,不仅仅是为了“说清楚、讲明白”,更是为了“促提升、助发展”,驱动行业“品质革命”。他希望企业能将标准的要求转化为提升产品设计、工艺控制和质量管理的内生动力,共同维护和提升“中国羽绒服”品牌。他提出,中国消费品质量安全促进会将持续深化国内外标准的比对研究,将成功经验复制到更多消费品领域,为国货潮品提供源源不断的技术支撑。同时,优化产品测评与发布机制,通过开展产品测评,遴选和推荐更多优质国货,打造中国消费名品方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