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美视点·国展作者谈创作|​王圣松:天地有大美而不言
发布时间:2023-11-26 08:58:16  来源:大河美术报  作者:张雷  点击:6301次

王圣松,现为河南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油画、中国画、版画、粉画作品多次参加全国美展并获奖。《我要去北京》《马街书会·醉书畅吟系列之一》两幅色粉画作品分别入选第十一届和第十三届全国美展。

作为一名入选两届全国美展的美术工作者,王圣松是如何进行作品创作的?对于备战第十四届全国美展,他对准备投稿的画家尤其是青年画家有何建议?近日,记者对他进行了采访。

记者:您曾经两次入选全国美展。第一次入选全国美展是第十一届,作品是《我要去北京》。完成这幅作品创作,经历了一个怎样的过程?

王圣松:这幅画算是我的成名作,画的是农民工题材。春运期间,我到火车站广场临时的候车点收集创作素材,那个时候人特别多。我与几个农民工聊得很投机,还请他们吃了大碗烩面。火车站播报他们的车次即将进站时,蹲在地上候车的这几个农民工拿着火车票,扛起行李站起来的瞬间一下打动了我。不过,回去整理素材的时候,总感觉还不太理想,我就去找学校附近工地的农民工做模特儿摆拍,才终于找到了心里想要的一刹那。

这幅作品构图简练,是一个纪念碑式的肖像创作,描绘了我们淳朴勤劳的农民工。中央美院刘小东老师曾说:“看一件作品,一秒钟就是一切。”这幅作品里,一位农民手里拿着火车票,扛着大大小小的行李,带着“淘金梦”背井离乡,能瞬间触动我们的内心。我的绘画表现语言追求苍浑、厚重和质朴,与表现的人物形象比较贴切。这幅作品之前还获得了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展的铜奖,《美术》杂志选登十一届全国美展作品,也有这幅画。

微信截图_20231126165858.jpg

王圣松《我要去北京》色粉画 109cm×71cm 2009年

第七届全国水彩粉画展铜奖,入选第十一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记者:面对纷繁复杂的创作思潮,您认为作为一名画家,应该如何在备战全国美展时选择适合自己的主题或方向?

王圣松:应该选择自己熟悉的、感兴趣的主题,只要内容健康,都可以画。然后要做的就是去搜集大量的相关资料深入研究,做到胸有成竹。

在风格表现上,写实与写意、传统与当代,本身没有高下之分,追求的方向应该基于自身的积累和判断。这些方向或官方、或非官方,古今中外二者一直都是并行不悖的。比如五代“黄家富贵”与“徐熙野逸”,清初“四王”与“四僧”,19世纪法国“学院派”与“印象派”。现在,官方美展主要是美协主办,非官方的还有798、宋庄等艺术区。

微信截图_20231126165909.jpg

王圣松 《马头集系列之一》 油画 60cm×80cm 2022年

官方或非官方展览等不同途径都可以涌现出成功的艺术家,条条大路通罗马。各种主题和方向都能画出好作品。关键不在于画什么,重要的是怎么画,画画是手艺活,画得好才是硬道理。

做艺术大致可以分为三个大类:“无我”“有我”和“无我”。第一个“无我”是为别人画,比如揣测评委,学“三板斧”“一招鲜”,把精力更多用在做表面文章上。第二个“有我”是小我,是表达自我、个人情绪。最后的“无我”则是忘我,是天人合一、无我之境,是大我。云岗石窟、董其昌南宗山水,都是几代人围绕着一个艺术理想做同样一件事情,“集其大成,自出机杼”。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希望有更多的人能接续“大我”传统经典,以大美之艺绘出传世佳作。

微信截图_20231126165918.jpg

王圣松 《张平楼之三》 油画 50cm×50cm 2022年

记者:青年画家是参与全国美展的重要力量,而且全国美展也是青年画家重要的学习和展示平台。您认为备战全国美展,青年画家该从何入手?

王圣松:青年画家最大的优势是年轻。充足的时间是最珍贵的财富,时间千万不能荒废。当下社会信息量大,诱惑多,青年画家们最需要定力,坚守初心,取法乎上,持之以恒。自己想画什么,怎么画?功夫要用在平时,沉下心来进行深入系统的研究、探索、实践。

现在画画的条件特别好,每年大大小小还有很多展览。所以,艺术创作者可以多参加展览,与前辈、同行多交流。画画不要迎合,不要仅仅为了参展而画,要在自身创作的品质、学术含量上下功夫。

明年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征稿的截稿时间已经发布,在这仅剩的几个月里,要排除一切干扰,集中精力备战,梳理自己现有的作品。有现成的作品,不满意的地方继续完善;没有理想的作品,那就在原有创作的基础上,进行梳理整合再创作。创作的时候就想着把画画好,而不能只想着参展。

每一次展览的评委结构不同,评选的结果也会不一样。我遇到过这样的情况,同一张作品,这个展览没入选,投另一个展览却获奖了。所以,到最后即便作品没入选,也不证明你的这张作品不好,要用平常心对待。

微信截图_20231126165929.jpg

王圣松《马街书会·醉书畅吟系列之一》色粉画 160cm×120cm 2019年

中国水彩粉画人物画展优秀奖,入选第十三届全国美术作品展

记者:观察近两届全国美展的获奖作品,您有没有感受到什么新变化、新面貌?

王圣松:近两届全国美展获奖作品整体仍以写实为主。我关注油画多一些。第十二届油画金奖是何红舟老师的《桥上的风景》,第十三届油画金奖空缺,银奖是封治国老师的《艺术的故事》,都是历史题材的写实人物现实主义风格。

据媒体报道,近几届全国美展评委都感叹缺少有分量、堪称金奖的精品力作。像第九届全国美展油画金奖作品——王宏剑老师的《阳关三叠》,其分量、精神含量、内容表现,评金奖毫无争议。再比如第十届全国美展油画金奖作品——陈坚老师的《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日军南京签降》,创作历时16年。这样的作品被评为金奖当之无愧。

如今全国美展越来越多元,国油版雕之外还有综合材料、实验艺术等,画画主要还是练内功提升水平。评奖时有必然因素,也会有一些偶然因素,一幅优秀的作品即便没在全国美展中获得表现的机会,还有一些重要的全国性展览可以参加。只要作品本身水平高,都会得到它应有的认可。

微信截图_20231126165939.jpg

王圣松 《汴梁城北那条河》 油画 60cm×80cm 2021年

记者:您备战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的进展如何?

王圣松:从事行政工作以后,我把大量的时间和精力都投入到了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上,很少得空画画了。我对美术创作有很多想法,但探索实践的时间确实太少。

管理研究生五年来,有很多优秀学生的作品入选全国性的美术展览,每届研究生的毕业作品展广受好评,还有我们的研究生学位论文,多篇获得“省优”“校优”。

看到这些成绩我很欣慰,我把研究生教育工作当成了自己的一件大创作。第十四届全国美展即将来临,我也正积极备战,尽力挤出一些时间来画画。我目前计划充分利用好寒假时间,尽力创作出达到自己理想状态的美术作品。

微信截图_20231126165953.jpg

王圣松 《梁堤头》 油画 50cm×50cm 2021年

记者:在您看来,参加全国美展对于一名美术创作者有何意义?

王圣松:全国美展五年一次,是目前官方展览里最高的平台。作品能够获奖或入选是对专业水准的认可。有位老师曾说:“大展获大奖,一张画能吃一辈子。”这或许比较夸张,但很多画家确实是通过全国美展走向成功的。比如,我们熟知的油画大家忻东旺老师、王宏剑老师。

此外,在高校对科研成果的认定、实践类硕士研究生教育质量的评估、申报专硕专博学位授权点等方面,全国美展的参展获奖成果也是最有分量的支撑材料。对于职业画家,作品获奖或入选之后,在艺术市场上肯定也是加分项。

当然,画画的目标不是追逐名利,但你的作品画好了,成就出来了,是金子总会发光。艺术探索创作的过程中是艰辛的。全国美展五年一届,希望大家能全身心投入创作,尽力抓住明年第十四届全国美展的难得机遇。

微信截图_20231126170002.png

王圣松 《吴良吉》油画 30cm×40cm 202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