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癌症”变希望良田 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获突破
发布时间:2025-11-10 20:55:05  来源:科技日报  作者:admin  点击:1768次

11月10日,记者从大连大学获悉,由该校研究员赵伟、大连市金普新区现代农业生产发展服务中心正高级农艺师李军联合相关企业共同完成的植物纳米二氧化硅盐碱土改良技术在大连金普新区实验成功。此次改良是以农业废弃物稻壳为生产原料,通过设备自主控制,有效提取出纯度高、成本低、质量好、绿色安全的植物纳米二氧化硅,这是我国盐碱地改良技术的关键突破。

提取全程仅用固体燃料(酒精块)点燃,不需要体力劳动、燃烧煤油、煤气、电及其他任何化学工艺,100%纯天然,在行业内处于全面领先水平。再配合菌糠、蚯蚓粪等其他农业废弃物共同创制低成本绿色高效改良投入品,研发盐碱地阻盐、抗盐促生新模式,大幅改善土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增强土壤的团聚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性、透气性和植物抗逆性,在pH值10.54、盐分含量超过5‰的中重度滨海盐碱地上,当年实现玉米“0亩产”到603.1公斤亩产的重大突破,将“土地癌症”变为希望良田。

金普新区盐碱地改造前后对比图。大连大学供图

赵伟介绍,此次改良过程项目团队历经3年不断创新试验,针对盐碱土壤修复难、成本高,作物适生互作机制不明的问题,集成利用信息、生物、农业等多学科交叉融合与创新,形成可持续改良模式。在吉林省白城市、内蒙古兴安盟同步开展试验示范。同时,该技术广泛应用到普通耕地和设施农业用地,解决了普通耕地开发利用强度过大、农药化肥大量使用、地力严重透支,以及设施农业由于长期的覆盖栽培以及农药肥料的高投入,致使土壤普遍出现次生盐渍化、养分失调、土传病害加重等问题。另外,此次使用的植物纳米二氧化硅还具有天然纳米无定形POSS结构,不仅可以在盐碱地改造方面广泛应用,而且作为耐热、阻燃、增强材料,广泛应用在生物医学工程、镁合金等领域,可以为国家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抢占未来战略制高点提供重要支持。

未来,项目团队将强化农业生物、信息、材料和工程技术与治水改土改种技术的交叉融合,拓展示范应用范围,努力攻克盐碱耕地靶向改良与定向培育、增碳扩容与养分增效、盐碱荒地土壤构型重塑与快速熟化等“改土”关键技术。创制抗盐降碱沃土功能性肥料和专用改良调理剂等高效安全投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