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常见的慢性自身免疫疾病,发病机制复杂。我国科学家证实,人类单基因(PLD4)的缺陷可导致系统性红斑狼疮,为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精准诊疗提供了重要理论依据。该成果10日发表在《自然》杂志上。
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国家肾脏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刘志红院士,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俞晓敏研究员,以及浙江大学良渚实验室、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周青教授为论文共同通讯作者。
据介绍,系统性红斑狼疮是一种异质性很强的自身免疫疾病,不管是临床症状还是遗传机制,都存在很大的个体化差异。这对认识其发病机制构成了极大挑战。
研究团队通过全外显子组测序,发现5例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患者存在PLD4基因突变,这种基因存在于人体树突状细胞、B细胞和单核细胞中,PLD4基因突变属于隐性遗传。
研究团队进一步发现,这一基因突变引发了机体长期炎症及自身免疫的致病机制,并通过小鼠实验证实,某些靶向治疗药物JAK抑制剂可显著缓解缺陷小鼠体重下降、自身抗体产生及组织炎症等症状,可为携带PLD4突变的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提供潜在的精准治疗策略,也为未来开展基于基因分型的个体化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