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敏 陈科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李诏宇
9月1日记者获悉,四川省成都市科普文化产业协会“应急科普内容创作与创新发展研讨会”,日前在成都市科技会堂召开。与会人员认为,应急科普创作应该立足于成都市本土特色打造应急科普内容,利用创新有趣的传播形式,针对不同受众,做好“深入浅出”的科普工作。
会议现场。受访者供图
会议围绕《“十四五”国家科学技术普及发展规划》中提出的“建立健全国家应急科普协调联动机制,完善各级政府应急管理预案中的应急科普措施,推动将应急科普工作纳入政府应急管理考核范畴”这一内容,以“应急科普内容创作与创新发展”为主题进行探讨交流。
与会人员认为,在科普创新发展过程中,科技工作者应找到科普事业的平衡点,运用互联网思维,嫁接创新形式,做好产业商业闭环,利用形式多样科普内容打好“科普组合拳”充分发挥科普作用,进一步深化产学研合作,协同创新,共同推进应急科普内容创作与产业发展,促进市民的科普获得感,提升科普产业价值。
此外,研讨会还就计划编制《成都市应急防灾减灾科普指南》可行性进行了讨论,建议通过参考优秀案例、聚焦市民需求、做好市场调研,认真落实各项手册编写工作,将手册作为展现城市魅力的重要分页,助力城市应急安全科普工作,守护幸福城市生活。
会议现场,50余位应急科普领域代表就面对突发事件、如何通过组织知识科普及时向公众提供权威科普知识、帮助公众回归理性等问题进行了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