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科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李诏宇
“产品市场占有率如何?”“今年研发投入了多少?”“科技成果转化方面还有什么困难?”……这是日前绵阳市人大常委会组织五级人大代表视察调研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时,人大代表们详细了解企业科技创新的堵点、难点问题的一幕。
8月8日,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充分发挥人大职能作用和代表主体作用,每年选取3至5个科技创新方面的重点工作纳入监督工作计划,坚持以高站位抓部署、强推进抓落实,助力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先行区。
在绵阳国家、四川省人大代表第二小组专题调研县域经济在推动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中面临的有关问题。(绵阳人大供图)
绵阳是党中央、国务院批准建设的中国科技城。近年来,四川省人大常委会将《绵阳科技城条例》纳入立法调研计划后,绵阳市人大常委会深度参与、主动配合做好立法基础性工作,争取条例早日制定出台,努力为加快绵阳科技城建设提供有力的法治保障。同时,绵阳市人大常委会还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法》实施情况开展了执法检查,以“听取报告+问题清单列举+审议意见交办+满意度测评+问题整改回头看”的监督工作闭环,督促破解科研与产业发展“两张皮”问题,推动120余个科技项目成果有效转化。
在筑牢科技创新法治保障的基础上,绵阳市人大常委会先后作出《关于加快建设国家科技创新先行区支撑引领高质量发展的决议》《关于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坚持创新引领实施“五市战略”加快建设中国科技城全力打造成渝副中心的决议》等决议决定,切实将党委关于科技创新的决策部署通过法定程序转化为了全市人民的共同意志和统一行动。
知识产权保护和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是代表们重点关注和热议的话题。统计显示,2020年以来,在绵阳市的四川省人大代表在四川省人民代表大会上提出关于科技创新的建议19件,组织代表专业小组开展活动9次,形成科技创新方面的调研成果9篇。为更好推动代表们的“金点子”结出“金硕果”,绵阳市人大常委会综合运用视察调研、专题询问、满意度测评等方式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培育、知识产权保护工作开展重点监督,切实督促有关方面认真抓好常委会会议审议意见和代表建议办理落实。
通过多点发力打出人大依法履职“组合拳”,有力推动了绵阳科技创新实现新突破。2022年,绵阳获批建设国家创新型城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达7.15%、居全国前列。在2022年中国城市科技创新百强榜中绵阳位列第20位,较2021年提升21位,是全国进位最快、最多的城市。绵阳科技城新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01.8亿元、增长10.2%,位列全国城市新区发展潜力百强榜单第11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