邸金 科技日报记者 颉满斌
以构建西北地区重要的科创中心为目标,以科技创新支撑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入实施“四个计划”为主线,着力在争创国家创新平台、企业创新能力提升、科技赋能传统产业、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和引进和培育科技创新人才等方面下功夫,加力做实强科技行动,奋力推动科技创新驱动迈上新台阶,努力使科技创新这个“最大变量”成为引领全省高质量发展的“最大增量”。在2月8日召开的2023年甘肃省科技工作会议上,甘肃省科技厅党组书记、厅长张世荣挂出2023年全省科技工作“任务图”。
2022年怎么看?
2022年,甘肃省大力实施“强科技、强工业、强省会、强县域”的四强行动,“科技作为‘四强’马车的核心引擎,取得了一定成效。”会上,张世荣通报了2022年甘肃科技成绩单:新建钍基熔盐堆核能系统、甘肃省同位素实验室等一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及国家级创新平台在甘肃“开花结果”,不断刷新陇原科创“成绩单”;重离子物理、石油化工、寒旱农业、草业、离子电推进系统等关键核心技术成为陇原创新的“关键词”;动物疫苗、玉米种业、新能源成为甘肃创新“新名片”;全省高新技术企业活力迸发,全省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8.2%……“科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幸福美好新甘肃开好局起好步提供了更有力的支撑。”张世荣表示。
2023年怎么干?
“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60%左右,R&D经费支出占GDP比重达到1.4%,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投入占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新产品销售收入占企业营业收入比重达到10.5%,高新技术企业突破2000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370亿元。”围绕强科技行动重点任务和发展指标,2023年,甘肃制定了这样一个目标。
目标既定,实干为贵。
围绕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科技人才培养、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对外科技交流等方面,甘肃省谋划8项赋能指标,为今年的科技工作指明了方向。
抓重大创新平台打造。加大对国家级创新平台的培育建设力度,通过“国家队”+“地方队”模式,着力打造定位精准、布局合理、功能互补的高能级创新平台体系,推动构建既体现国家意志又具有鲜明区域特色的战略科技力量。
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瞄准扩大经济规模和促进转型升级的双重任务,组织实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项目,推动传统产业“三化”改造,支撑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全面提升产业基础高级化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抓企业创新能力提升。加大对企业创新的政策激励力度,加速创新要素向企业科技创新主体集聚,推动科技型企业量质齐升。
抓科技人才队伍建设。突出“稳育引用”等重点环节,精准实施科技人才激励政策,完善科技人才培养引进机制,加快建设西部地区重要人才中心。
抓科技成果转移转化。聚焦成果转化难点堵点问题,完善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机制,加强应用示范和场景创新,提升科技成果就地转化效能。
抓对外科技交流合作。坚持开放包容、互惠共享,创新科技合作机制和方式,拓展科技合作广度和深度,构建更具吸引力的开放创新生态。
抓科技体制机制改革。坚持科技创新和制度创新“双轮驱动”,以激发科研人员和创新主体的积极性创造性为着力点,持续推进科改三年攻坚任务落实,转职能、补短板、增活力、提效能。
“负重自强,克难而进,我们要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强化科技创新的组织力、攻坚力、支撑力,全面增强科技发展的外在支撑性和内在协同性。”正如张世荣所号召的,2023年,甘肃科技事业继续在探索中前行,在困难中磨砺,强科技的宏伟蓝图不断清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