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通讯员 李泽中
创新过程中所使用的继电器、电缆都是设备改造时拆下来的“废品”,所投入的成本仅为百余元购买的路灯光控控制器……在近日举办的青海省创新方法大赛中,青海机场公司参赛项目“西宁机场登机桥照明系统运行效能优化项目”斩获一等奖荣誉。
这一创新方法,旨在解决机场登机桥照明灯经常被忘记关闭而导致的浪费现象。
今年2月起,作为登机桥运维人员,青海机场公司航站楼管理部机电维修中心员工安建林、吴珍仁和张国锋组成“三人创新小分队”,运用“头脑风暴”逐一攻克照明难题,优化照明系统,运用TRIZ创新理论审视创新项目,实现航班保障时联动控制、卫生清洁时手动控制,登机桥使用时活动通道灯亮、停用时灯不亮的效果。
西宁机场T2航站楼共有13部廊桥,操作由安检护卫部监护大队负责,维保由航站楼管理部机电维修中心负责。
“登机桥的灯怎么还亮着,是不是昨晚航班结束后忘记关了?经常发现白天登机桥的灯还亮着,太浪费电了。”由于登机桥使用涉及安检、贵宾厅和地勤、保洁等多个岗位业务,因此原本的按键式照明开关易导致漏关、忘关,造成用电浪费现象。维修中心的同事们把优化登机桥照明系统作为专业技术人员年度课题,写进了工作计划。
在部门和科技团队的支持下,“三人创新小分队”成立了。小分队把这一课题申报为公司级创新项目,从今年2月起着手研究。
面对安装时间不长的新线路布线和多达120余件的电气元件,创新小组运用TRIZ创新理论从问题描述、系统功能分析、系统因果分析、技术矛盾、物理矛盾等多个方面重新审视创新项目。运用“技术矛盾”和“物理矛盾”分析,创新小组把登机桥整体照明系统分成出发通道、到达通道和活动通道(接机口部分)3个部分,实现3个部分在不同时间段、不同使用场景下区别控制,结合“手动+自动”的控制模式,可以实现航班保障时联动控制、卫生清洁时手动控制,登机桥使用时活动通道灯亮、停用时灯不亮的效果,照明供给更加精准。
为解决白天启动廊桥时同时开启照明问题,三人购买了2个“路灯光控控制器”。6月,他们完成了所有改造,并把这个与光互动的“机关”装上了207号登机桥。
6月的一天,清晨6时许,207号登机桥即将对接早出港航班,安建林用手握住路灯光控控制器的光感元件,使其感应不到自然光。在廊桥操作员转动钥匙的一瞬间,整个廊桥的灯光亮起,三个人的心也被灯光点亮了。
“成功了,成功了!”三个人忘了通宵的疲惫,欢呼起来。
经测算,优化后的系统全年节约用电17885度、运行成本10298元,节省无效照明时间1460小时,节省维修时间80小时,年系统故障0次,创新成果可复制性强,具有良好应用前景。
小创新荣获青海省创新方法大赛一等奖,令安建林感触颇深。在他看来,创新没有大小,只有是否有效。只要不断创新,就可以积少成多、积小成大,最终实现量变向质变的突破。
如今,“三人创新小分队”将带着他们的项目,代表青海省、青海机场公司参加全国创新方法大赛,这一成果也正在申请国家专利,班组新一年的创新项目也已经在筹划中。
安建林正在研究廊桥电路布线。李泽中 摄
张国锋演示转动钥匙触发照明系统。李泽中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