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北京11月12日电 日前,由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北京外国语大学教育学院、武汉市教育局主办的中国教育学会国际教育分会2025学术年会暨第六届北外比较教育与国际教育论坛在武汉召开。
教育部国际合作与交流司、港澳台办公室主任杨丹在视频致辞中指出,要强化理论创新,贡献中国智慧,提出更多的中国方案,助力将中国教育的经验和优势转化为教育国际公共产品;要强化政策服务,连接理论与实践,做好教育政策宣讲的宣传队和实践探索的先行者,实现从教育理论到教育政策再到教育实践的有效闭环;要强化平台作用,实现互学互鉴,促进国内外的大中小学校、教育服务机构、国际组织等深度合作,推动全球教育的理论革新与务实行动。
教育部中外人文交流中心主任于长学指出,教育对外开放需要秉持人文交流理念,将人文交流理念融入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各环节。他认为,学术交流是连接中外教育实践、融合不同教育理念与知识体系的桥梁,要通过推动学术交流,打破知识壁垒,在引进国外先进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的同时,助力中国教育经验走出去。青少年国际理解教育是培育全球治理后备力量的重要抓手,要教育引导学生以中国视角看世界,用世界语言讲好中国故事。
北京外国语大学党委书记,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国际教育分会理事长王定华在主旨报告中指出,教育在全球治理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地位,必须从五方面推进全球教育治理的“中国方案”:一是以理论深化奠定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之基;二是以丰富实践拓展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宽度;三是以传播升级增进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认同度;四是以共同发展彰显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贡献度;五是以平台搭建共绘中国参与全球教育治理的版图。
大会发布了“教育治理与领导力”丛书(第二辑)、北外教育学院《语言与智能》集刊、“2025全球基础教育十大事件”等三项重要成果。(孙竞、实习生鲁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