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台湾高校艺术学子在独山村排演舞蹈《长路》。 |
用画笔描摹古建风貌、用江石创作乡土记忆、以拓印技艺还原碑刻故事……近日,2025年两岸青年暑期独山艺术创作实践营活动在浙江省丽水市遂昌县独山古村举办。在为期8天的活动中,来自中国美术学院、浙江传媒学院、台湾艺术大学、东海大学等两岸9所高校的40余名师生深度“沉入”独山村,开展形式多样的联合艺术创作,以独特的艺术和文化视角,共同探寻这座千年古村的历史人文脉络。
作为首批中国传统村落、中国历史文化名村,独山村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村内仍保存了大量的古建筑和文化遗产,是多所两岸高校的实践教学基地。2022年以来,一系列艺术创作实践活动在此开展,为两岸青年交流与艺术乡建搭建了广阔平台。
在村中一处静谧的工作室内,台湾东海大学与中国美术学院的10名学生正专注刻画手中的皮影人偶,一旁的案头堆叠着一沓色彩斑斓、细腻传神的半成品。大家不时交流着手中人偶的细节,认真的神情传递出对这项传统技艺的敬畏。
“皮影戏是两岸共有的非遗项目,因此我们想通过皮影戏,让‘独山人’讲‘独山事’。”台湾东海大学退休教师、东海皮影工作室负责人许女士介绍,为了创作出真实的“独山人”,师生们前期进行了大量调研,细致捕捉村民的面部特征、行为习惯与生活愿景,并将其转化为卡纸上的艺术形象。“现阶段我们会先把‘戏班子’建全,后期再去丰富独山村背后的历史文化故事。”她说。
在独山村南谯楼的寨门外,来自台北艺术大学的学生团队为舞蹈节目《长路》做着最后的排练,他们的动作既如流水般柔韧,又似山峦般刚毅。“独山村有着深厚的人文底蕴,我们查阅史料、踏勘古道,梳理出茶道、明清一条街等主线,并由此生发出‘长路’这个主题,探寻独山先民在数千年的文化长路上的生存智慧和精神内核。”台北艺术大学退休教师张老师介绍,学生们在创作过程中刻意避开了独山村的标志性符号,试图从千年历史脉络中挖掘支撑其生存发展的文化内核,“尤其是儒家思想中包容、宽恕的精神,赋予了人们回望的力量和前瞻的勇气”。
为促进两岸青年师生之间的交流与学习,实践营活动还特别安排了创意成果展示环节。两岸青年携舞蹈、美术、影像等精彩作品相继登场,以多元视角诠释古村历史文脉和山水风光,赢得满堂喝彩。展示之余,大家还走到台前,分享创作背后的心路历程和难忘故事,欢声笑语中有青春恣意,更有对独山村和中华传统文化的热爱。
台湾东海大学学生王同学表示,和大陆同学一起,通过多元的艺术表达形式来展现独山村的山水人文,这样的经历很特别。“我们不仅体验到了古色古香的乡村风情和传统文化,还深入交流、共同创作,对彼此有了更多了解,收获了新的友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