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热八月,国防科技大学军政基础教育学院会议室里的研讨很是热烈。教授傅婉娟拿着厚厚一沓资料,和同事们就新学期政治理论课如何讲出新意等问题进行交流。这是傅婉娟暑假生活的一个缩影。
“要给学员一碗水,老师们就要有一桶水,还要会用水来浸润学员心田。”深耕政治理论教育30余载的傅婉娟,平时思考最多的,就是把课上好、把学员带好、把党的创新理论传播好。
“讲好政治理论课,不能简单从书本到书本、从理论到理论。”为了让讲课更有理论厚度,傅婉娟反复研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书上写满心得体会;为了让阐释更具说服力,她经常和学员聊天,主动了解他们的关注点、疑惑点、兴趣点;为了让课堂更有吸引力,她多方收集名校名家的讲课录像,反复学习借鉴,并形成自己独特的风格。互动式、参与式、探究式、现场式教学……三尺讲台上,傅婉娟的授课有深度有热度,不断引发学员思想共鸣。
“傅老师讲课总会抛出一个个问题,让我们抢答过关,不知不觉间就学到了知识。”每次上课,大三学员王乐泉都会坐在第一排。学员们都说,傅老师三言两语就能把理论说得生动鲜活。
作为政治教员,傅婉娟播撒理论火种的脚步越走越远。在全军理论服务走基层活动中,根据部队类型、担负任务、官兵特点不同,她在紧张的行进间认真备课、调整讲稿,把舆论热点、重要新闻等及时补充到授课内容中。“你们就讲这一课吗?你们就待一天吗?你们还来吗?”战士们真挚的问话,让她既感动又感慨:“我会更加努力,为官兵带来更多更好的政治理论课。”
从全军政工网“军营理论热点怎么看”专题讲座,到全军首届理论服务走基层活动;从全军党史学习教育宣讲,到全军“名师好课进课堂”示范课,傅婉娟的足迹跨越线上线下、遍布边疆高原。
傅婉娟认为,要建强队伍,就要把授人以鱼和授人以渔结合起来,既要给“干货”,也要教方法。每次去部队宣讲,傅婉娟都会召集部队里的理论骨干,教他们备课讲课、做思想工作,集中帮带、共同进步,为基层一线留下“不走的理论服务队”。
几年前,综合评定第一的学员李南辛毕业选择去边疆部队。最近,作为连队指导员的他,要为战士们上一堂有关意识形态教育课,便向老师傅婉娟请教。从马克思恩格斯对意识形态的论述到基本原理、重要概念,傅婉娟一一梳理、倾囊相授。“在他上课之前,我先给他讲了一晚上。”傅婉娟笑着说。“新时代士兵见识广、学历高,我要向傅老师学习,把理论讲深讲透,让官兵信服。”李南辛坚定了努力的方向。
“讲好政治理论课,点亮学员心中的理想之灯,本身就是一种幸福的体验。”傅婉娟说,这是她30多年来一直在做的事情,“我愿意一辈子都这样幸福着。”
(记者 刘小兵 通讯员 颜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