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关将至,先来的却是一波互联网企业裁员“热潮”。长期以来,互联网行业的“高强度”、“高淘汰率”备受舆论关注,如今,程序员们生活得怎么样?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49.9%的受访者表示自己所在的企业有裁员举措,受访者本人在2021年经历裁员的占比达到25.1%。可见,今年互联网公司“裁员潮”波及大量从业者。
不同于传统行业的企业给人留下的“企业规模大、岗位饭碗硬”的印象,互联网企业的规模与裁员比例几乎呈一种正相关关系:即规模越大的企业,越倾向于采取裁员举措。58.6%的万人以上企业受访者表示所在企业有裁员举措;其次是人数规模在1000-9999人的大型企业,有50.3%的受访者反映企业在2021年裁员,比例均远高于同行业中其他规模的企业。
分业务领域来看,从事教育方向的受访者被裁员的占比最高,达到69.1%,可见今年“双减”政策落地对在线教育行业影响颇深。此外,房地产、电商的从业者被裁员占比也高于其他业务领域,分别为50%和47.8%。
【近三成被裁受访者司龄不足一年】
有被裁员经历的受访者中,28.6%表示在该企业工作不足1年,36.2%受访者工作1-2年,23.2%工作3-5年。
智联招聘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被裁员工集中在司龄较短的群体,这与裁员的补偿政策有一定关系。此外,为保证“变化期”的公司稳定性,企业会优先考虑“元老”级员工的感受。
【企业“经营困难”是裁员主要原因】
尽管九成以上的企业会在裁员时对员工进行补偿,但是高达66.7%的被裁受访者表示对企业的补偿方式并不满意,“非常不满意”的达到三成。
按照我国劳动法,企业对于离职员工应给予的补偿为: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N+1”)。而仅有33%的被裁受访者表示收到“N+1”补偿,有25.7%没有收到任何物质补偿。
智联招聘数据显示,仅43.8%的被裁受访者表示企业与其进行了充分沟通,19.9%表示沟通“很充分”,有25%受访者表示企业与被裁员工无沟通。可见,企业在进行裁员时,在与员工沟通方面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智联招聘调研数据显示,43.4%的被裁受访者反映企业给出的裁员是“企业生产经营状况发生严重困难”,其次是“企业进行组织结构调整,进行人员优化”,占比37%。全体受访者中,有61.3%认为大规模裁员的原因是“经济形势不好,互联网行业流量见顶”,占比大幅高于“企业效益不好”(38.8%)、“企业想招聘年轻员工”(25.2%)等其他选项。
【半数以上受访从业者对行业发展失去信心,有转行意愿的占比25.4%】
互联网行业在2021年整体呈现发展迟滞的状态,加之“裁员潮”的出现,受访从业者中,有55%表示对行业已经失去信心。不过,有57.8%的从业者愿意选择继续从事互联网行业,原因有“已经有了一定积累”、“看好行业前景”等。表示有转行意愿的占到25.4%,对于想进入的行业,选择进入文娱传媒类行业的比例最高,为21.2%。还有16.8%的受访者表示对于是否继续从事互联网行业持“观望”态度。
有关被裁员者下一步打算的问题,智联招聘数据显示,72.8%的被裁员者已经开始继续找工作,而准备暂时停下来,思考未来和休息充电的人数仅占一成。14.9%的被裁员者目前已找到工作。总体来说,被裁员者中大部分已经整装待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