适应市场 铁路措施“有升有降”
发布时间:2025-10-30 16:05:35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admin  点击:1805次

今年四季度起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南铁)管内部分线路列车票价加大折扣,9月起重点旅客动车组购票优惠措施优化,铁路部门将动态优化票价。南铁推出降票价、多积分的惠民举措,恰是铁路运输市场化改革的生动实践。在消费需求日益多元的当下,这种“有升有降”的调整并非简单的价格波动,而是精准对接市场规律与民生期待的智慧选择,既延续了公益属性,又激活了发展动能。

票价之“降”,是民生温度的直接体现。南铁针对特定线路和时段下调票价,与全国铁路市场化票价机制改革一脉相承。正如武广高铁对停站多、旅时长的列车实行折价,这种“降”并非盲目让利,而是通过价格杠杆平衡客流峰谷。数据显示,工作日早7点前、晚9点后的高铁客座率明降低,降价后不仅让工薪族、学生群体享受到实惠,更有效盘活了闲置运力,实现了社会效益与资源效率的双赢。这种让利不是亏损换市场,而是用薄利多销的逻辑扩大客群基数,合理的让利能激活更大市场空间。

积分之“升”,是服务价值的进阶表达。南铁强化积分福利,与铁路部门新增升席功能、青年群体10倍积分优惠的举措形成呼应。如果说降价是“让利于民”,那么积分升级就是“增值服务”,通过拓展积分应用场景、加大优惠力度,既锁定了常旅客群体,又提升了出行体验的附加值。这种“升”与武广高铁对旅速快、供不应求的列车实行溢价定价异曲同工,都是“优质优价”市场原则的体现。

“有升有降”的核心,是市场机制的灵活运用。铁路作为综合交通运输体系的骨干,既要坚守公益底线,开好公益性“慢火车”,也要适应市场竞争,通过差异化定价满足多元需求。南铁的举措既保持了普速列车的普惠性,又通过票价浮动和积分激励优化了高铁资源配置,这种平衡恰是市场化改革的精髓。正如全国铁路前三季度发送旅客35.4亿人次的亮眼数据所证明的,唯有让价格回归价值、让服务匹配需求,才能在激活“流动中国”的同时,实现企业与消费者的共赢。

从高铁票价的灵活调整到积分服务的持续升级,体现出“降”得精准、“升”得实在,才能在适应市场规律的同时守护民生温度,这正是新时代国企改革发展的应有之义。

放眼当下,消费市场正经历从“单一需求”到“多元分层”的深刻变革。“有升有降”的智慧,本质是需求导向的动态平衡。它提醒所有经营主体,唯有既“俯身”倾听大众刚需,又“抬头”引领品质升级,才能在市场浪潮中站稳脚跟,推动整个市场朝着更均衡、更健康的方向前行。(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