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降临,近万架无人机准时起飞,在空中排列有序、变化万千,或是巨大的山茶花绽放夜空,或是“我爱重庆”的字样再现银河……这场融合科技与浪漫的视觉盛宴,织就了一幅光影画卷。而这画卷的“执笔人”正是来自深圳大漠大智控技术有限公司(下称“大漠大智控”)的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杨杰。
杨杰从事的“无人机群飞行规划员”是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最新发布的新职业之一,其定义为从事无人机群飞行路线规划、飞行计划与飞行任务制订以及飞行现场管理等工作的人员。这一新职业的出现,折射出我国无人机正在不断拓展的商业版图,更显示出低空经济蓬勃发展的未来。
“很多人以为我们只是让无人机飞起来,其实我们还要让无人机飞得准、飞得稳。”杨杰告诉记者,他们不仅要具备定制飞行表演方案的编程能力,还要能够对飞行环境、信号等进行评估统筹,更重要的是让艺术审美和前沿技术完美融合,确保每一架无人机在合适的时机飞到指定的位置。
“以广东河源的万架无人机表演项目为例,作为规划员,我们需要对整个无人机集群表演项目进行全流程的统筹。”杨杰说,正式表演前,需要提前根据场地信号、观众视角、天气风险等进行前置勘测,飞行当天则要严格监测风速、温度、电量、信号强度等参数,表演结束后要汇总数据复盘,提升飞行安全与效率。
新职业的背后是整个无人机行业人才需求增长的生动写照。
“对于深耕于低空经济的企业而言,十分需要既掌握无人机等低空飞行器相关专业技能,又具备计算机编程能力,同时兼具艺术创意能力的人才。”大漠大智控飞行工程部项目经理姚利军表示。
业内人士指出,近年来,伴随技术的不断进步、标准体系的加速完善、应用场景的日益拓展,无人机在物流、测绘、应急、医疗、文旅等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催生出无人机系统工程师、培训师、物流调度员等众多新职业。
目前我国无人机企业、从业者数量大幅增长,无人机飞行量快速提升。截至2024年6月份,全国实名登记的无人机已达187.5万架,无人机经营性企业超1.4万家,无人机驾驶员执照超过22.5万本。
人才紧缺的背后更是低空经济加速发展的体现。
据中国民航局预测,中国低空经济的市场规模2025年将达到1.5万亿元,到2035年有望达到3.5万亿元。从投资热度来看,大量资本入局低空经济领域,相关企业不断注册成立。天眼查专业版数据显示,截至目前,我国现存在业、存续状态的低空经济相关企业超8.4万家。其中,2025年截至目前新增注册相关企业约1.2万余家。
低空经济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正迎来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事实上,从2024年起,低空经济连续两年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未来我国低空经济仍将保持快速增长态势。
值得关注的是,低空经济仍处于探索发展阶段,面对巨大的市场机遇,不少地方在政策的有力引领下,正加速推动人才培养与标准体系建设,在高等院校中开设“低空技术与工程”“无人机应用”等相关专业,与此同时,培训市场持续活跃,无人机相关教育市场规模不断扩大。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今年印发的《提振消费专项行动方案》提出,支持新型消费加快发展。加快完善低空经济监管体系,有序发展低空旅游、航空运动、消费级无人机等低空消费。
业内专家认为,随着低空经济成为国家聚力发展的“新赛道”,产业链上下游持续扩容,无人机领域的高精尖技术人才需求将持续扩大,为低空经济的蓬勃发展提供有力创新支撑。
“未来无人机集群表演前景广阔,市场正变得越来越活跃,客户类型和表演场景也在不断拓展。越来越多人才将投身于无人机相关行业中,让民众拥有更新鲜多彩的生活体验。”姚利军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