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上午气象台发布寒潮预警了,这阵子外面特别冷,刚才温度计显示是零下44摄氏度,大伙儿作业时一定做好防寒保暖措施,注意脚下安全。”12月16日20时,根河站值班干部、党总支书记徐强在运转车间叮嘱准备作业的调车组人员。
因历史极端低温曾达到零下58摄氏度,内蒙古根河市成为闻名全国的“中国冷极”,在这里没有最冷,只有更冷。常年攀挂车梯的铁路调车人,对这种极寒的体会更深。
20时10分,调车长张建军拿着调车作业通知单来到休息室,向两名连结员传达作业计划,然后他们赶紧穿戴起极寒调车人的作业装备,里面薄棉衣棉裤打底,套上段里发的保暖电马甲,再穿上防寒大衣、棉裤、大头鞋,戴上脖套、帽子、手套,背上电台、信号灯。这套10多公斤的装备让原本精干的三个人立刻变得“胖墩墩”。张建军又特意提醒大伙儿把袖子、裤腿扎紧,免得寒风灌进去冻伤。
“49431次列车接近,调车组准备作业。”电台里传来值班员的作业指令,三个人立刻整装,列队走出站舍。机车轰鸣声中,一列满载煤炭的重车稳稳地停在站线内,他们来到车辆旁,按照作业分工举着手电筒逐辆检查,走走停停、蹲蹲起起,仔细察看停留车状态。一会儿工夫,帽子上已结了一层霜,棉衣冻得僵硬,他们的动作明显不如之前灵活,但标准化作业流程一项不落。
20分钟后,随着调车机的一声风笛鸣响,16辆煤炭重车被推向3.8公里外的根河电厂铁路专用线。连结员赵建龙在前方领车,他的双脚用力踩稳车梯,左臂一搭上车梯便觉得铁皮车厢传来刺骨的凉,迎面而来的寒风让无法遮挡的眼睛刺痛,但他必须紧盯列车进路,观察线路两侧,右手举着电台不时地向司机做安全提示,载满煤炭的重车进入电厂铁路专用线。夜色中,厂区灯光明亮,机车轰鸣声和电台中不时传来的作业对话声交织在一起。极寒调车人忙碌不停,近千吨煤炭送入电厂,为“冷极”百姓温暖过冬添火增温。
17日零时已过,严寒中连续作业4个小时的三人才回到休息室,已经冻透了的他们赶紧脱下棉衣棉鞋,靠在暖气旁,用热毛巾轻轻揉擦眼睛,再喝下一大杯热茶,身上才渐渐回暖。22岁的赵建龙是今年新分配到根河站的连结员,家住呼和浩特的小伙子刷新了对冷的认知,也对寒冷有了更深切的体会。他笑着说:“书上说呵气成霜、滴水成冰,我们得说冰冷梆硬。但攀上车梯为百姓推煤送暖,这样的工作意义非凡!”
胡艳波 何佳曦 李福多
编后 黑夜里,在滴水成冰的“中国冷极”,他们“全副武装”认真检车、调车,迎着寒风将一列列运煤车送进电厂,为当地百姓送去温暖。年复一年,无论寒冬酷暑,铁路人都一如既往地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守护着铁路大动脉的畅通,冬送温暖、夏送清凉,温暖着万千百姓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