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消费者报报道(周常青 记者朱海)11月22日,记者从江西省宜春市袁州区市场监管局获悉,面对疫情防控形势复杂严峻的现状,该局强化责任担当,克服麻痹思想,自10月30日始,全局干部职工取消双休日、节假日,组织精干人员成立6个疫情防控督导组,守好“四扇门”,筑牢防疫线,对辖区内餐饮行业、冷链食品、药品经营、疫苗接种等重点行业集中开展疫情防控督导。
守好餐饮行业“门”
“你们怎么又来了,前两天不是来过了吗?我们现在每天都扫码测温登记了。”这是宜春市袁州区城西经营饮食店的王女士的“抱怨”。
11月22日,袁州区市场监管局城西分局副分局长肖炜苦笑着对记者说:“作为宜春中心城区疫情防控的主战场,我们每天都会听到这样的抱怨,但作为疫情防控的最前线,我们必须持续通过务实管用的措施、扎实过硬的作风,有效落实各餐饮场所、酒店执行测温、扫码等常态化防控措施。”
据了解,袁州区共有5300余户餐饮服务单位。区市场监管局基层执法人员始终坚守在市场监管防控一线,守好餐饮行业“最后一公里”,不折不扣做到有决策、有部署、有落实、有检查,努力防止疫情防控大而化之、笼而统之,以防控措施落实和效果的确定性应对疫情的不确定性。
守好冷链食品“门”
“宜春市是大型的进口食品和冷链食品输入型城市,肉、菜、鱼等主要品种以外地供应为主,食用农产品品种多、数量大、来源广、集散快,具有点多、面广、链条长的特点,把好进口食品和冷链食品进入宜春市场的第一道关口尤为重要。”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袁州区市场监管局党组成员、区食安办专职副主任易卫东如是说。
为此,该局重点督查“赣溯源”系统,完善进口冷链食品信息录入,补齐国产冷链食品信息录入。袁州区辖区内共有76户冷链食品经营单位,其中从事进口冷链食品经营的有3户,且大部分集中在赣西农贸批发市场内。区市场监管局通过溯源系统实现“点”的锁定,通过属地分局排查实现“线”的穷尽,通过业务股室管控实现“面”的干净,通过大数据监测实现“防”的主动,不断完善常态监测、“人物同防”的早发现机制。
针对进口食品和冷链食品批发市场24小时不间断交易的特点,袁州区市场监管局在宜春市市场监管局的帮助指导下,通过市局、区局、分局三级市场监管部门工作联动,在做好日常监管的基础上,完善“赣溯源”冷链食品信息的录入,督促从业人员做好每周一次核酸检测,落实好冷链“人物同防”,共同织就了冷链食品质量和疫情防控安全监管网。
守好防控药店“门”
袁州区市场监管局组建的6个督导小组,专门针对监管薄弱的农村药店和城区监管盲区,强化零售药店疫情防控督查。督查小组重点督查各药店是否按照疫情防控要求设置“一米线”、是否做到“两看一测一询问”、是否每日对店内进行消毒和员工测体温并建立记录、是否认真执行退烧、止咳、抗病毒和抗生素等4类药品销售实名登记制度,严密排查经营使用环节中存在的风险隐患。
据记者了解,20多天来,督导小组人员对于检查期间发现的违法违规行为,以及对疫情防控工作不重视、落实不到位的药店,视情节轻重,均及时依法作出了处理。截至目前,共检查督导零售药店106家,限期责令整改7家。
守好疫苗接种“门”
“你店工作人员都接种了第三针疫苗了吗? 没有接种的人员请登记具体情况,这几天是行业从业人员接种专场,请未接种的从业人员带好身份证前往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接种,谢谢配合。”11月19日,天刚蒙蒙亮,在宜春市第二人民医院新冠疫苗接种点,区市场监管局督导小组人员就引导着餐饮、冷链食品、药品等各行业从业人员,一大早来到现场排队等候,有序开展新冠疫苗第三针接种。
督导人员在督导过程中,深入排查摸底疫苗接种情况,对行业从业人员下达“清零”目标,督促符合接种条件的人员全部接种到位。要求外卖、食品加工、冷链、药品、餐饮等行业人员完善接种台账,补齐未接种人员的信息台账、凭证资料的收集登记,确保应接尽接,构筑全民免疫屏障。
据统计,截至目前,袁州区已接种新冠肺炎第三针疫苗的药店从业人员数1598人、餐饮行业从业人员数8202人、冷链食品从业人员数658人、外卖从业人员数675人,其他相关工作也正在有序推进。